日前,記者從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IntellectuaiPropertyOrganization,WIPO)官方網站上獲悉,截至7月17日,今年該組織已受理并注冊關于拖拉機的專利22項。
據近30年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自1979年至今,該組織共注冊有關于拖拉機的專利1400多項,平均每年近50項。因此,今年關于拖拉機的專利在數量上與往年變化不大。需要注明的是,本文中的專利數據僅限于專利名稱中含有“拖拉機”詞條的專利項目,而專利項目名稱中不含“拖拉機”詞條而實際為拖拉機內容或可以應用于拖拉機上的項目未做統計。
在今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注冊的有關拖拉機的22項專利中,有關于制動系統的專利3項;關于拖拉機與掛車連接方面的專利3項;關于輔助駕駛方面的專利3項;關于驅動軸及轉向裝置的專利2項;關于安全措施的專利2項;關于燃料箱的專利1項;關于防障礙裝置的專利1項;關于其他一些細節方面的專利7項。在這22項專利中,并沒有關拖拉機整機、發動機、變速箱或底盤方面的專利。由此或可管窺,目前拖拉機技術較為成熟,最近并無重大革命性技術創新。
從今年專利申請者的構成來看,既有如愛科、卡特彼勒和三洋等國際機械或農機巨頭,也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甚至自然人。美國愛科公司在今年的22項新專利中占有5項,而且涉及驅動軸、復合轉向機構、燃料箱系統、液壓系統等多個方面,顯示出了強勁的研發實力。同時,記者遺憾地注意到,在今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受理并注冊的專利中,并無一項出自中國企業或自然人。
近年來,中國企業和自然人的專利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衡量一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實力的重要標志。但一方面由于科技實力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對國際市場了解、重視程度尚有待提高,中國企業和自然人在申請國際專利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農機化導報)
|